• 办事指南
  • 创业起步
  • 企业管理
  • 市场营销
  • 开店指南
  • 创业之路
  • 创业故事
  • 互联网创业
  • 工商知识
  • 财务知识
  • 税务知识
  • 会计知识
  • 其它创业知识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创业 > 办事指南 > 正文

    以农村籍大学生择业观为视角分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时间:2021-01-18 12:05:34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自高校扩招以来,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大幅度增加,就业难演绎为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高等院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然而在现实中,形成了基层下不去,城市留不了的尴尬局面。文章对贵州高等院校600多名本专科农村籍毕业生的择业观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通过与贵州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系统关注并分析农村籍大学生择业观的重要意义,从现状中找出问题,以此提出加强农村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农村籍大学生;择业观;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6-0007-03

    Abstract: Theeollment expansion of collegeshas led to the great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which causes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social problem of employment deduc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cradles of talents who, in reality, are stuck into such an embarrassing situation of being unable neither to go down to the grassroots nor to stay in the city. Investigating the sample of more than 600 rural graduat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izhou Province with questionnaires about their career outlook, and comparing the result of the sample investigation with the data of the employment information of secondary and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graduates in Guizhou Province, this essay aims to provide solutions to strengthen the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for the rural colleges students.

    Keywords: rural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outlook; career planning

    大学生就业关系着个人前途和社会稳定发展,而择业观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形成的对择业目的和意义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1]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就业形势严峻,农村籍大学生的前景更是令人堪忧。尤其是在资源本就很匮乏的贵州,引导农村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切实有效地把办学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轨道上来。

    一、关注与分析:重视高校农村籍大学生择业观的意义

    (一)正确的择业观响应国家政策

    根据人社部的毕业生统计,自1999年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从2003年的212万到2016年的765万,增长率为360%,我國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边远农村的适龄青少年有很大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然而,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与就业难成了近十年永恒的话题。国务院在《“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中强调,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多方位拓宽就业领域,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全基层服务保障机制,畅通流动渠道,拓展扎根基层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通道。教育部部长陈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谈到:“推动转型发展出经验见实效,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实施好产教融合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同步推进项目建设和转型改革,切实把办学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培养农村籍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无论是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还是积极落实国家就业政策都有重要意义。

    (二)积极的择业观有利于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贵州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其中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55.5%,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347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1%,是一个山川秀丽、资源丰富、少数民族聚集、发展潜力很大的省份。贵州有普通本科高校中综合类高校7所(含1所全国重点建设综合性大学“211”工程学校),医学类3所,师范类6所,财经类2所,理工类1所,其办学宗旨坚持立足贵州、服务地方,为实现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重大贡献。所以,培养农村籍大学生积极的择业观,根据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并不断调整和完善职业规划,引导其走向地方、服务基层社会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推动自身发展为地方社会发展做出更大奉献,这无论是促进贵州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还是增强地方基础教育实力都有重要意义。

    (三)透视择业观反思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是其人生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现实体现,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通过对贵州6所高等院校农村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透析他们内心的真实所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籍大学生择业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于帮助农村籍大学生实现真正就业,对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不断提升农村籍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数据与释析:从农村籍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反观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本文研究的农村籍大学生是大学生在进入贵州高等院校前户籍属于农村的这一群体,研究的范围为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学院、铜仁学院与凯里学院等6所高校的2014级与2015级本专科大学生,采取调查问卷与访谈的形式,共发放问卷627份,收回有效问卷419份,有效回收率为67%,采访学生与相关教师27人,包括电话与面谈的形式。

    (一)农村籍大学生择业观现状

    1. 择业自主认知较清晰,但自我成长能力弱

    农村籍大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家庭,很多是通过贷款方式缴纳学费,出于经济因素的影响,其理所当然应去就职某些经济待遇丰厚的工作。但在调研中发现,除很小一部分学生选择企业或个人创业,有73%的择业期待是希望通过正规招考进入有编制的单位,其认为通过考试获得的工作相对要公平,待遇相对稳定,相比于父辈的务工生活状态,他们更追求有“编制”这相对稳定的生活目标,有81%的农村籍大学生希望进入其他事业单位。虽然农村籍大学生的择业自主认知观较清晰,但是他们往往只知道想要什么,却不知道如何才能得到。在调研中还发现,部分农村籍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自律性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与成长技能,相对于城市籍学生而言,农村籍学生较自卑,较少参与提升个人综合素养的校园活动。

    2. 择业意向契合学校人才培养期待,但不愿回农村

    问卷发放的6所高等院校都将自己的办学理念定位为“地方性”“服务型”“应用型”大学,提的都是服务地方。调查中可知,有39%的农村籍大学生毕业后期望的就业地区为生源地所在城市,47%选择内地省会城市。贵州高等院校农村籍大学生的择业意向基本是符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贵州农村籍大学生对于去大城市就业并不十分热衷,大部分更愿意选择在家乡就业。但是,他们都表示因为经济、地理环境等因素,只有3%愿意回农村工作。除非在城市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迫于现实,最后的选择是回农村,服务最底层。

    3. 择业态度积极,但就业竞争力不强且心态焦虑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不像城镇毕业生找工作会更多考虑自我发展与环境,他们更在乎待遇与公平,他们择业态度积极且主动。调研组问及农村籍大学生最需要怎样的就业能力时,91%的选择口才与人际沟通,56%的选择是面试技巧。可以看出,农村籍大学生普遍不善于跟他人进行交流,他们的择业认知尽管比较清晰,但由于自身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欠佳,64%的农村籍学生面对择业时,会产生焦虑情绪。同时学习能力不强以及积极学习态度的缺乏,导致大部分农村籍学生不善于主动收集招考信息,对于就业信息的搜集更依赖于学校就业部门的引导。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 片面强调就业率,导致与办学定位相悖

    就业率是检验高校生产力的直接表现,就业率的高低直接与招生挂钩,做好就业工作关系着高校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政治大局稳定。做好就业工作,并不是简单提高表面的就业率,而是应该真正把毕业生送到他们应该去、可以去、想去的地方。结合贵州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贵州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中,由于县城及乡镇地区就业机会少,48.6%的学生选择留在贵阳市就业,其中72.7%选择就职于私企。但调研中发现,有学校为了提升就业率,往往催促学生先工作,甚至出现还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就被要求交就业协议书的现象。这导致原本已焦虑的农村籍大学生更加不安,盲目地选择了与自己择业观不符的工作。

    2.忽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配套教育

    择业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与教育都是意识层面的理论,而落到实处,最重要的是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就业竞争力。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贵州高等类院校农村籍大学生最主要欠缺口才与人际沟通方面的技能;从第三方机构新锦成对6所贵州高等院校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处于低位的是沟通能力与英语能力,仅为8.3%与3.3%。现在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除了看专业成绩外,更看其重综合能力。与城市大学生相比,农村籍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处于较弱的水平,他们在社会活动经验、组织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文艺特长方面,往往不如城市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较弱。[2]然而现实中,在贵州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只有少量的演讲与口才、礼仪等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選修课存在,完全满足不了贵州省农村籍大学生的需求。

    3. 缺乏专业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

    教学是教师知识输出与学生信息量输入的人才培养活动。想要达成良好的教学互动,与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教学技能、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有关,很大程度上,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教学技能的强弱影响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访谈中发现,四所高校(包括全国211大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任课教师全部由专职辅导员兼任,而这些辅导员的专业各不相同,对于辅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显得很不专业。在学校,辅导员参加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培训少,而平时工作压力大、任务重,除了承担平时繁重琐碎的工作外,还被要求上军事理论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等等,根本没有时间认真仔细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更不可能针对性地对农村籍大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议。在贵州高等院校,辅导员就像万金油,承担角色越多,反而每一个角色都很难完美地演释出来。此外,学校也没有设置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及相应的考核机制。教师教学都是自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课本的知识,所以几乎所有职业生涯规划授课教师都觉得自己所授内容往往浮于表面的经验,对学生择业就业帮助并不大。作为距离大学生最近的辅导员,作为打工作前战准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他们表示很无力。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