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体会
  • 办公文秘
  • 报告总结
  • 致辞讲话
  • 条据书信
  • 合同范本
  • 宣传用语
  • 导游词大全
  • 党团范文
  • 毕业大全
  • 个人写作
  • 其他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发言稿
  • 讲话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脱贫攻坚
  • 谈话记录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范文 > 办公文秘 > 正文

    诵读经典,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

    时间:2020-12-02 18:15:07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国学经典展现了古人的思想和智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则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时要坚持鼓励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模糊性原则和应用性原则,这样能丰富学生国学底蕴的基础上让学生丰富人文底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诵读经典;核心素养

    国学经典涵盖了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诵读活动能促使学生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在诵读中体会节奏,感悟作品内蕴,提升文化素养。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时要注意若干原则性问题,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传统文学的精髓。以下是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各位同行共享。

    一、坚持鼓励性原则,爱上经典

    在指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时,教师不要对学生做硬性要求,而应该坚持鼓励,引导学生逐步爱上国学经典作品。在诵读经典活动中,若发现学生有所进步,则给予鼓励和正面评价。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诵读中。

    在学习了《西门豹》后,不少学生都对这位战国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继而提出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很多著名的人物。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孔子,并鼓励学生尝试诵读《论语》中的部分内容。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先给学生讲述了根据其中片段改编的小故事,如孔子根据冉有、公西华等弟子的不同特点对其进行不同的教育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尝试诵读《论语·先进》篇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尝试在诵读中展现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人的性格特点,将子路的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都通过诵读体现出来。教师通过这样的诵读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适时举行诵读大会、国学经典知识问答等活动,这些活动涵盖经典诵读的各个不同的方面,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的积极性便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二、坚持差异性原则,对症下药

    由于不同的学生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时,教师也要坚持差异性原则。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蒙学类的读物,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感受国学的魅力。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鼓励学生诵读更具有思想性的文章,促进其思考。

    在学习《题西林壁》后不少学生都对诵读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给学生挑选了一些适合其诵读的古诗词,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有的学生性格比较豁达,喜欢豪放类的诗词,教师便给这些学生推荐李白、苏轼等诗人的诗歌;而有的学生则比较喜欢婉约类的诗歌,教师便为其推荐李清照的诗歌。这样学生便都可以诵读到自己感兴趣的诗歌。此外,教师还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予指导。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教师主要指导学生诵读,并用语言启发其感受诗歌的主旨。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让学生尝试自己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主旨。对于性格较为活泼的学生,教师还组织其参加小组诵读活动,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自己在诵读过程中的特殊感受。在对症下药的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进步。

    若教师发现学生对诵读经典不感兴趣,也要具体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并对症下药地进行指导。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爱上诵读经典。

    三、坚持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

    陶渊明提出:“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在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作品时,教师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进行指导。教师不必要求学生搞懂每一个字词,而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其基本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进行品味,提升对文章的理解。

    在学习了《女娲补天》这篇课文后,不少学生都对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師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诵读蒙学读物《蒙求》。其中“女娲补天,长房缩地”一句就体现了该神话故事。教师继而告诉学生,在《蒙求》中还讲述了不少有趣的古代故事,大家可以一边诵读文章,一边尝试了解这些故事讲述的内容。由于《蒙求》中的典故较多,有的典故距离学生有一定距离,故此教师可以采用模糊性原则,先给学生讲述一些比较简单且学生容易感兴趣的故事,其他的内容则让学生能在诵读的过程中尝试借助字典、网络等工具自己搜索,慢慢了解。这种教学方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持久性。国学经典诵读中若教师过多地解释文辞的意思,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样反而会促使学生产生国学经典难记难背的感觉,学习会变成一种负担,这对于推广国学诵读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坚持应用性原则,读写结合

    在指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同时,教师要坚持应用性原则,让学生意识到诵读经典对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带来一定的帮助。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摘录,并尝试在作文和日常人际交往中运用学到的经典名句。

    在学习了《惊弓之鸟》后,对类似的成语故事尝试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该故事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可以鼓励学生尝试阅读《战国策》等古文中的其他成语故事。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尝试在阅读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学到的成语。如有学生在作文中提到:“如果想要一下子学很多东西,那么其结果只能是揠苗助长,很难有较好的效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学到了这些成语,更懂得了这些成语的意思,还懂得了如何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成语。

    在尝试应用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适当地引用经典名句,将让自己的作文增加可读性,也会使得自己的言语表达变得更具有说服力。除了直接引用经典作品中的句子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简单地写下自己阅读经典作品的感受。

    在诵读经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更要促使学生感受到其中蕴藏的人文内涵。这样能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董玲萍.诵国学经典 品百味人生——探究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30):26-26

    [2]朱云沁.走近国学 感悟国学——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8):79-79

    [3]孟翠英.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7(15):4-5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