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体会
  • 办公文秘
  • 报告总结
  • 致辞讲话
  • 条据书信
  • 合同范本
  • 宣传用语
  • 导游词大全
  • 党团范文
  • 毕业大全
  • 个人写作
  • 其他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发言稿
  • 讲话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脱贫攻坚
  • 谈话记录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范文 > 办公文秘 > 正文

    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读《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心得感悟3篇】

    时间:2018-09-03 11:18:46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这本书是张纯如的母亲写的回忆录,书中记录了张纯如的成长历程,创作历程。下面是小编读《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心得感悟,欢迎大家阅读,多读书,读好书,书读好。

      读《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心得感悟一:

      此书为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女士所著,因此读之前我有顾虑,怕这本传记会有煽情和溢美之处。但实际上我完全忽略了这样的事实:张盈盈女士作为一名科学家,她会将自己严谨的科学精神带入本书的创作中。因此,读罢此书,我丝毫感觉不到一点矫情之意,我看到的是我所敬佩的纯如如何一步步长大、成熟,一个幸福的移民家庭如何用微薄的力量撑起艰巨的责任。我感动,并从心底生出敬意。

      纯如是幸运的,她生长在一个如此幸福的家庭,她成功的背后必定有父母一大半的功劳。他们有着一切作家,甚至是一切人都渴望拥有的父母:智慧、耐心、包容、有责任感……在书中,我看到: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交流是孩子的力量之源。纯如的父母为他们的女儿而骄傲,我想纯如也会为拥有这样的父母而自豪。

      纯如美丽、善良、敏感、有智慧,但我们若认为她年轻时肯定一切顺利,那可就错了。纯如也有自卑、孤独的时候,在大学毕业后,也有被报社拒绝、图书选题被否定等等经历,她像我们其他人一样,也是在经历了青春期的种种选择、迷茫才慢慢成长起来的。之前的经历是为今后的成就铺路,纯如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她的信念、坚韧、刻苦努力,不服输的劲儿和一股强烈的责任感、道义感。纯如写的几本书:《蚕丝》《南京浩劫》《美国华人》都充分地体现了她的华人移民后代身份,她是在寻根,正像许许多多正在返回祖国的移民后代一样。她将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她意识到的责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变成了那个日后被许许多多人深深敬佩的勇敢女性。

    读《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心得感悟3篇

      纯如的生命太短暂,她将自己的生命时光压缩成了短短的36年。在这短短的生命中,她读书、思考、写作、辩论,疯狂地工作,好尽快实现心中那一个个宏伟的目标。也许是天妒英才,上帝最终将她带到了自己的身边。生前身后,她都给无数人以力量。

      之前,我认为纯如或许是因为写作题材太过阴暗、沉重才导致抑郁症。但本书中,纯如的母亲认为可能主要是药物的副作用加重了纯如的抑郁症,这种言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纯如生前一直很忌讳向别人提起自己的病,并且一直在抵抗医生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确实,精神病不像身体上的疾病,它不容易诊断和治疗。曾经看过《面对面》对一名精神病医生的采访,医生本人也亲口承认:对精神病的诊断并没有严格的标准。也就是说,误诊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此外,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可能有很大的副作用,很多药物中都含有安眠成分,容易让人神志不清,这是普通人都知道的事实。而且,纯如曾提到,精神病院是政府当局迫害敌对者的场所。我认为是这样的,这从《飞越疯人院》《禁闭岛》中就可以看出来。关于精神病,福柯先生还曾写过一本书《疯癫与文明》来详细论述,所以这种病也许并非我们之前所想象的那样简单,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对精神病人的看法。也许不是别人病了,而是我们病了。对精神病人来说,药物也许并非最明智之举,信任、爱、关怀和沟通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序言中说到的,读这本书又一次感觉到纯如的存在。我与纯如素昧平生,但在看了相关报道、读了她的书、看过她的传记电影、读了这本传记之后,我深深地敬佩这名奇女子。文字是有魔力的,它联结起并不相识的人。文字给予纯如神奇力量和永生之名,你短暂的一生比许许多多有着冗长生命的人的一生都充实、有意义。纯如,我从你的事迹中学会很多很多,谢谢!
     

      读《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心得感悟二:

      知道张纯如这个名字,是在2004年11月,那时我在师大附中读高一。有一天我回到家,打开新浪网首页,头条消息就显示着,华裔女作家张纯如自杀。我打开新闻链接,首先看到的就是张纯如的照片,长长的头发,还有那双目光坚定的眼睛。之后,我知道了她写过南京大屠杀,之后,知道了她写过钱学森。

      从那以后,这个名字就留在我的脑海里。又过了好多年,当我终于有时间有空闲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去了解张纯如。

      《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这本书是张纯如的母亲写的回忆录,书中记录了张纯如的成长历程,创作历程。而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对她的离世抱有疑惑,甚至感叹为什么很多作家都选择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张纯如并非死于抑郁症,更不是悲观厌世,她是死于药物。她的医生让她服用了大量有强烈副作用的药物,而且这些药物可以让一个人产生幻觉和暴力性自杀倾向。因此,对她的离世抱有误解的人应该可以找到答案了。其实,张纯如在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就发现了不对劲,但是仍然坚持服用药物,也因此产生了悲剧性的结局。

      我想说可惜,也只能说可惜。

      当我的同事看到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竟然说出张纯如是不是为了出名才写的南京大屠杀的话,我感到非常震惊,震惊这种无知。

      我想借用张纯如母亲的话去评价张纯如:有些人的一生便是专为别人而度过的。

      读《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心得感悟三:

      这是一本母亲写女儿的书,最初起笔是为了“克服女儿离世的忧伤”。

      2004年11月9日,星期二,早上。母亲张盈盈突然接到女婿电话,被告知他们的女儿张纯如一夜未归。在她留下的纸条里,这样写着“你们不会希望,一个人,在她的余生,如行尸走肉般活着……之所以这么做,因为我太软弱,无法承受未来那些痛苦……我知道,我的所作所为,会把这种痛苦的一部分加于他人,尤其是那些最爱我的人。请原谅我,因为我无法原谅自己。”

      到晚上,果不其然,消息得到确认,女儿死了,系开枪自杀。

      她曾是智慧与勇气的化身

      整个事件的荒诞处,在于这个在生命结尾处自称软弱的女子,曾凭借智慧与勇气蜚声世界。

      1997年,她出版《南京大屠杀》一书,讲述了二战期间,在中国南京,平民被日本士兵屠杀的惨烈景象。这本书在1998年进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那一年,她29岁,是间,在菲律宾被日本俘虏的老兵。他们大都来自美国中西部,在被俘后,曾度过一段地狱般的时光。在他们找到张纯如,希望她来写他们的故事后,她觉得自己无法拒绝。

      她对被侮辱的,被损害的,被遗忘的,有着特别的敏感。在村上春树言说的高墙和鸡蛋之间,她无疑是会选择“鸡蛋”,在这一点上,她有着很东方式的“侠肝义胆”,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此一个侠义女子最终选择自杀,让很多人大惑不解。因为《南京大屠杀》曾引发日本右翼势力的疯狂攻击,而在张纯如精神出现恍惚期间,也确实有一个至今不明的小线索,就是她曾经表示自己在演讲时,遭到外人威胁,她甚至一直自责,自己没有处理好这个事情,并因此颇有些魔怔。外界所以有她是被威胁而死或者是他杀的猜测,并普遍认为因为这次书写残忍的写作,可能给她带来继发性创伤。

      但在采访中,她的父亲和母亲却都很肯定地表示,尽管外界有种种揣测,但可以确定的是她确实是自杀,而自杀的直接原因,是她在被诊治为抑郁症后服用药物的副作用,导致了她的很多幻觉和自杀倾向,而不是因为写作。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却诱发了自杀倾向,这是张纯如身上的又一处荒诞。

      母亲张盈盈表示,这种药物所导致的问题病人在张纯如死后,越发明显,相关审批部门也在逐渐增加药物的限用人群。

      此外,自杀前张纯如的生活状态也是非常糟糕,各地马不停蹄地巡讲和签售,和严重的睡眠不足,透支了她的全部体力。

      而另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是,自杀之前的一段时间,她发现了自己千辛万苦,通过代孕母亲(因为她和丈夫免疫系统的冲突,所以无法自己生育)生下的两岁儿子得了自闭症。

      “所以,告诉她的儿子,自己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张盈盈说。

      她怎样活过

      是的,她更想表达的是女儿怎样活过,而不是她怎样死的。

      作为美国一代移民,她和丈夫白手起家辛苦打拼。纯如3岁时,弟弟出生。后来,他们搬了家,纯如也上了幼儿园,但她似乎不太开心,不停吸吮手指,半夜也常醒,在母亲看来,她是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需要不停去确认父母的爱,一点小事对她的影响比其他孩子要大。

      父亲张绍进有着一张随时微笑,容易随遇而安的脸。在他的回忆里,有个关于纯如四岁多时的小片段。当时,他的一个同事和小纯如逗趣,随口问“纯如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这个很寻常的小片段,却让纯如哇哇大哭。父亲安慰了半天才知道,这个孩子理解成,她只能喜欢其中一个人,而她两个都想要。

      可以说,从童年她就表现出特别的敏感和情感丰沛,而且她总是需要更多的爱和关注。前者使得她很早就表现出对阅读和文字的热爱,而对于关注的需求和她的美国梦一起,使得她要强,虚荣、野心勃勃,对于声名的获得,充满兴致。她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想上名校,想特立独行,想让所有认为她默默无闻的同学刮目相看,想嫁给白人。

      和很多有过成长烦恼的孩子一样,她有着不太开心的小学、中学和有些开心的大学。在中学,她默默无闻,和好友闹崩也导致她更加沉湎阅读,是同学眼中活在自己世界里的“神游客”。

      大学期间,她好像获得自由。但在从数学和计算机专业转到新闻系后,始料未及地提前毕业,让她为工作发愁。即便如此,在美联社的工作已经十拿九稳的情况下,她还是很理想化地选择去《芝加哥论坛报》做一个实习生,因为前者只能写一些硬新闻,后者却有机会写深度报道。可当其他人都被雇佣,她却被放弃了。

      她走得太急

      可以看到,在她写作《南京大屠杀》之前,她和大部分写作者一样,有过不得志,失意,诸多不顺,也或许因此,她才会对失败者有着同情之理解。

      2002年,创作史努比的作家查尔斯·舒尔茨去世,她给母亲写信:他(舒尔茨)对人类挫折、不安全和心碎的同情与理解,令数百万人爱上史努比漫画……他了解一个失败者的内心感受。我们所有人——不管多么成功——都会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感觉自己像个失败者。

      在这封信中,她甚至谈到了对抑郁的理解:在年纪轻轻时就功成名就,舒尔茨没有理由抑郁。但抑郁是非理性的。或许他有某种精神疾病,或许一些化学药品导致了此种问题。但不管怎样,抑郁令舒尔茨可以继续与失败者的世界保持联系。

      对于失败者的同情心似乎为她的正义感和勇气找到了解释的基础,而她“工作狂”一样的卖命写作,四处签售,似乎和她对于名望的热爱、成就自我的野心有着某种关联,而且即使这种热望,超出她的能力,她也没有停下来。

      父亲张绍进最后说,自己现在常笑容拂面,也是经过一次心脏手术后,慢慢想开的。“纯如就是走得太急了,如果当时她挺过来,是会变的。”

     


      书名: 《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

      作者:张盈盈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04

      书号: ISBN 978-7-5086-3237-7

      页数:368

      定价:49.00元

      作者介绍:

      张盈盈是张纯如的母亲。她在哈佛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后,曾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担任微生物学研究副教授。她的丈夫张绍进也在该校任物理学教授。张盈盈目前住在加州圣何塞,是张纯如纪念基金的董事会成员。

      内容简介:

      华裔作家张纯如于1997年出版的非文学畅销书《南京大屠杀》跻身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冠军。2004年,张纯如开枪自杀。从2007年起,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耗费六年时间写成这本回忆录,细腻地为读者呈现了女儿36年的人生:张纯如童年时自办的报纸,她早年作为新闻记者的经历,一名年轻历史学者的冉冉升起,与儿子的自闭症作斗争的历程,以及悲剧性的自杀。《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一书充分证明,张纯如确为她那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同时,这本书也展现了母女之间深切美丽的爱与疼痛。

      编辑推荐:

      被遗忘的大屠杀和一个执意铭记的女人

      一本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回忆录

      由张纯如的母亲娓娓道来

      为读者揭示这位著名作家和历史学者的一生

      2012年美国亚太图书协会文学奖

      媒体及专家评论:

      “张纯如是一个英雄。没有她,由她讲述的那个恐怖故事可能将永不为人所知。这是一本值得被广泛关注的充满爱心、文字优雅的回忆录。极其感人。”

      ——吉姆-里尔,PBS新闻一小时节目主持人

      “送给被悲剧夺走生命的孩子的一曲动人挽歌。一本勇敢、严肃的书,一本献给勇敢而严肃的女儿的珍贵的回忆录。”

      ——西蒙-温彻斯特,《李约瑟传:一个热爱中国的人》和《教授与疯子》的作者

      “读完这本书,你便会知道,张纯如是一个多么英勇无畏的女人。”

      ——詹姆斯-布莱德利,《父辈的旗帜》、《空战英豪》及《帝国的诅咒》的作者

      “这本勇敢的回忆录令我们共同对一个生命加以赞颂,感觉到她宛如再世。充满勇气与信念,充满活力。”

      ——理查德-罗德斯,《原子弹秘史》(获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书评人协会奖)和《暗日:氢弹问世记》(获普利策奖提名)的作者

      “这是我在过去十年里读过的最动人、最有力量的一本书。我通宵达旦地读,没有办法停下来。它写的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女子——她的传奇仍在继续,但它同时又是一对母女令人心碎的爱的故事。看过媒体上诸多耸人听闻的猜测,读到事实的真相令人震惊。这本书给我们所有人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蔡美儿,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虎妈战歌》的作者

      勇气铸就坚实之作:《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绝对不是悲伤的故事,而是对她那非凡人生的赞歌。

      ——《华尔街日报》

      张盈盈完成了她决意去做的事。张纯如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旧金山纪事报》

    有关的专题